教大首引入「腦電波分析」系統支援特殊教育
香港教育大學(教大)與香港城市大學電子工程學系合作,成功研發出「便攜式多用戶腦電波記錄及分析系統」,能同一時間收集多名有特殊學習需要(SEN)學童的生理數據,有助前線的特殊教育教師了解學童的情緒變化及學習情況,提升教與學效能。
根據教育局於2014年4月提供立法會的資料,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數目持續上升。其中自閉症患者的語言發展會明顯遲緩,不善於表達個人的感受和情緒,教師需要掌握他們的情緒變化來調適教學活動,並持續評估學生的學習進度,從而修訂教學,以照顧他們的學習差異。
為進一步支援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教大「腦神經科學與教育研究中心」及城大電子工程學系陳皓敏博士早前獲創新科技基金及業界支持,撥出共140萬港元的資助,研發「便攜式多用戶腦電波記錄及分析系統」,透過為學生佩戴藍芽感應器,實時量度他們的腦電波變化,再經由數據收集器把資料傳遞至電腦上。透過實時分析,教師可於電腦屏幕上同時觀察課室內眾多學生的精神狀況(例如專注力),掌握每名學童的情緒狀態,以便教師根據學童的情緒來調節教學活動。系統最多可同時處理40名學生的生理數據,適合本港的課堂環境應用。
為更準確測試系統在課堂的應用性,教大「腦神經科學與教育研究中心」早前與匡智屯門晨崗學校合作,將技術應用在有特殊學習需要(SEN)的學生身上。校長石偉強先生表示,系統初步測試成效良好。他說:「教師現時大多依靠個人經驗和觀察來判別SEN學生的情緒,系統正好提供一套客觀的輔助工具,有助提升教學成效。」
負責今次研究項目的教大「腦神經科學與教育研究中心」總監黃蔚皓博士表示,將這套系統應用於教育是一項突破,並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他說:「系統一方面可以讓老師及照顧者更輕易地掌握學生的生理及精神狀態,另一方面更可為教育工作者、臨床治療人員、家長、學校及研究人員提供客觀量度的工具,從而檢視各式治療及訓練的成效,改善教學計劃。」
黃博士說,將腦神經科學應用於前線教學還屬起步階段,他們會與匡智會緊密合作,優化和改良這套系統,並期望將來能應用於主流學校,協助教師了解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推展融合教育。另外,為加強公眾了解腦神經科學如何讓前線老師更了解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中心將於五月二十六日舉行腦神經科學研討會,邀請了加州大學三藩市分校學者Dr. Fumiko Hoeft解構患有學習障礙的學童,在認知及社交情緒方面的適應力,歡迎教師、臨床治療人員、特殊教育工作者和家長參加,詳情請瀏覽www.eduhk.hk/isbe2017。
腦神經科學與教育研究中心(中心)於2016年成立,致力推動腦神經科學研究,並將研究成果轉化至教育理論與實踐。中心匯聚不同學系的學者,進行有關教育神經科學、行為決策、腦部與身體互動、神經科技與應用等跨學科研究,並舉辦教育講座,向學校、家長和社區傳遞最新的研究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