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教大首引入「脑电波分析」系统支援特殊教育

教大首引入「脑电波分析」系统支援特殊教育

教大首引入「脑电波分析」系统支援特殊教育

香港教育大学(教大)与香港城市大学电子工程学系合作,成功研发出「便携式多用户脑电波记录及分析系统」,能同一时间收集多名有特殊学习需要(SEN)学童的生理数据,有助前线的特殊教育教师了解学童的情绪变化及学习情况,提升教与学效能。

 

根据教育局于2014年4月提供立法会的资料,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数目持续上升。其中自闭症患者的语言发展会明显迟缓,不善于表达个人的感受和情绪,教师需要掌握他们的情绪变化来调适教学活动,并持续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度,从而修订教学,以照顾他们的学习差异。

 

为进一步支援有特殊学习需要的学生,教大「脑神经科学与教育研究中心」及城大电子工程学系陈皓敏博士早前获创新科技基金及业界支持,拨出共140万港元的资助,研发「便携式多用户脑电波记录及分析系统」,透过为学生佩戴蓝芽感应器,实时量度他们的脑电波变化,再经由数据收集器把资料传递至电脑上。透过实时分析,教师可于电脑屏幕上同时观察课室内众多学生的精神状况(例如专注力),掌握每名学童的情绪状态,以便教师根据学童的情绪来调节教学活动。系统最多可同时处理40名学生的生理数据,适合本港的课堂环境应用。

 

为更准确测试系统在课堂的应用性,教大「脑神经科学与教育研究中心」早前与匡智屯门晨岗学校合作,将技术应用在有特殊学习需要(SEN)的学生身上。校长石伟强先生表示,系统初步测试成效良好。他说:「教师现时大多依靠个人经验和观察来判别SEN学生的情绪,系统正好提供一套客观的辅助工具,有助提升教学成效。」

 

负责今次研究项目的教大「脑神经科学与教育研究中心」总监黄蔚皓博士表示,将这套系统应用于教育是一项突破,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他说:「系统一方面可以让老师及照顾者更轻易地掌握学生的生理及精神状态,另一方面更可为教育工作者、临床治疗人员、家长、学校及研究人员提供客观量度的工具,从而检视各式治疗及训练的成效,改善教学计划。」

 

黄博士说,将脑神经科学应用于前线教学还属起步阶段,他们会与匡智会紧密合作,优化和改良这套系统,并期望将来能应用于主流学校,协助教师了解有特殊学习需要的学生,推展融合教育。另外,为加强公众了解脑神经科学如何让前线老师更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中心将于五月二十六日举行脑神经科学研讨会,邀请了加州大学三藩市分校学者Dr. Fumiko Hoeft解构患有学习障碍的学童,在认知及社交情绪方面的适应力,欢迎教师、临床治疗人员、特殊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参加,详情请浏览www.eduhk.hk/isbe2017

 

脑神经科学与教育研究中心(中心)于2016年成立,致力推动脑神经科学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转化至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心汇聚不同学系的学者,进行有关教育神经科学、行为决策、脑部与身体互动、神经科技与应用等跨学科研究,并举办教育讲座,向学校、家长和社区传递最新的研究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