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教大普通話培訓測試中心二十周年慶典暨第二屆語文教育國際研討會

教大普通話培訓測試中心二十周年慶典暨第二屆語文教育國際研討會

教大普通話培訓測試中心二十周年慶典暨第二屆語文教育國際研討會

香港教育大學(教大)普通話培訓測試中心和中國語言學系聯合主辦的「香港教育大學普通話培訓測試中心二十周年慶典暨第二屆語文教育國際研討會」,今日(12月8日)起一連兩天在大埔校園舉行。百多位來自不同地區,包括本地、中國內地、美國、台灣、越南、韓國、新加坡、日本及泰國等地語文教育專家學者聚首一堂,透過主題嘉賓分享、論文報告及座談會,一起探究語文教育的改革與發展。

 

慶典和研討會邀得教大校長張仁良教授、副校長(學術)李子建教授及國家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副所長劉朋建先生致辭。張教授表示,普通話水平測試在港推行多年,對普及普通話貢獻很大。他也強調:「中文是香港教育的主科,培養優秀中文教師是我們其中的重要使命。所謂『教研相長』,我們非常重視語文教育研究,因此致力持續舉辦具有規模的語文教育國際研討會。」李教授則提到,通過語文政策、課程設置、測試和研究四方面的結合,廣泛提高教大學生的普通話水平,也為香港的普通話科教學提供優秀人才。

 

在主題演講環節,劉朋建先生以「推廣普通話培訓測試新發展」為題,指出國家十分重視普通話推廣普及工作,今後一個時期,要以促進區域、城鄉平衡發展和提高普及質量為重點。來自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周質平教授則以「普通話與簡化字在港台的困境與遠景」為題,闡述方言與普通話的關係。他認為,方言雖「古意」盎然,然若勢力過強,則可能自我孤立,未必有利文學流傳、百姓溝通。語文改革的成敗關鍵在於「適用」,「語同音」、「書同文」乃是大勢所趨。

 

來自台灣國立中央大學的柯華葳教授則以「中國語文教育與自主學習」為題,從閱讀歷程及理解監控等角度談自主學習,並以文言文教學為例,說明教師可以如何在中國語文課引領學生自主學習。至於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王暉教授,則以「關於《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標準》有關問題的思考」為題,闡明「三級六等」框架的合理性,對等級標準評價要素及其描述語進行詳細討論;但同時指出《等級標準》在科學性上仍有提升空間,並提出完善建議。

 

本地的主講嘉賓,教大中國語言學系張連航博士將於研討會第二天以「普通話與香港語文課程」為題,簡介香港各種學校的中文課程與普通話的關係,探討本地語言環境的複雜多樣及推動普通話的策略方法。張博士也會利用人口普查數據等,對回歸以來香港語言的面貌,特別是這些年來社會語言變化及推普成果作出分析。

 

是次研討會, 84位來自香港、中國、台灣及新加坡等地的專家學者,發表論文共77篇,探討近年中國內地、台灣、香港、新加坡、越南、韓國、泰國等地的語文教育改革,以及課程設置、教材和教學法,以至語文教師發展等範疇的研究與創新,充分體現語文教育研究寬廣、縱深與國際化。

 

此外,研討會還包括「普通話培訓測試二十周年——回顧與前瞻」的座談會,語委代表與教大代表將在台上討論普通話測試的實施和展望,並跟台下專家交流體會和心得。

 

百多位來自不同地區,包括本地、中國內地、美國、台灣、越南、韓國、新加坡、日本及泰國等地語文教育專家學者聚首一堂。
百多位來自不同地區,包括本地、中國內地、美國、台灣、越南、韓國、新加坡、日本及泰國等地語文教育專家學者聚首一堂。
教大及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簽署第七份《合作協議》。
教大及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簽署第七份《合作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