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教大推出高小科學課程 助教師理解教育局科學科課程框架

香港教育大學(教大)課程與教學學系,為高小科學課程訂立新課程內容,並將於2024/25新學年,於三所先導小學推行。有關課程採取多元化學習模式,包括使用取材於北極考察的教材、開設以英語授課的科學課程、推行跨學段(涵蓋大、中、小學學生協作)的師友計劃、以及加入不同社會服務體驗,期望課程能幫助小學科學科教師,在訂立於2027/28學年開設的科學科課程時,有效掌握教育局所制定的課程框架,協助高小生銜接初中課程。

 

七校齊參與:落實新科學科課程

 

此課程全名為「從北極考察」到「海洋生態永續發展及全球公民意識社企教育」(以下簡稱ESDGC14課程)由教大課程與教學學系吳卓穎博士主導設計,與五間本地中小學的校長及科主任、教大學生、一所瑞典國際小學的老師共同合作參與,以小五、小六學生為對象,課程旨在深化現有STEAM教育(科學、技術、工程、藝術和數學)。

 

探索的基石:課程的關鍵元素

 

課程共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將採用一套融合了科學知識、探險經歷與文化背景,共90篇於北極考察的圖文日誌為教材,盼能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探索欲望。第二部分則有以英語授課、分4個階段進行的科學課程,範圍涵蓋科普教育、探究學習、實驗室體驗學習及田野實地考察,冀能加強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國際視野。最後一部分是加入不同社會服務體驗,藉跨學段的師友計劃,讓大中小學生一同協作,向社區推廣全球氣候變化的知識,以提升公眾在面對極端天氣時的應變力和心理韌性,同時,也讓學生透過親身參與社區保育活動,培養社會企業家精神,增強觀察力、溝通技巧和協調能力。

 

專家之言:親身示範引領教育新篇章

 

吳卓穎博士表示:「這個課程回應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30教育』的要求,結合我國極地考察隊的豐碩成果,學生不單要學會科學知識,還要提出策略性保育方案以紓緩全球海洋生態問題,目的是從小建立全球公民意識。」

 

隨著教育局在2027/28學年全面開設小學科學科,吳博士期望新課程能給教師一點啟發,鼓勵他們在訂立課程時參考這種多元化的整合性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全面發展,並更好裝備他們銜接初中課程。

 

關於ESDGC14課程    

計劃將惠及高年級小學生、初中學生及教大生物主修和課程與教學學系的學生,以及來自七所學校的教育工作者。他們包括小學校長、課程設計主任和來自各學科的科主任,範疇涵蓋中文、英文、STEAM教育、視藝科等。為了加強銜接,計劃也邀得中學校長、生物科科主任、綜合科學科科主任作指導。這種全面的參與旨在提高教育互動、學術表現及各級教師的專業發展。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