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典範與世變:慶曆至熙豐年間的頌詩、誥令和禮書——以北宋詩文革新人物為中心

項目計劃:
優配研究金
項目年份:
2020/2021
項目負責人:
馮志弘博士
(中國語言學系)

本研究探究「北宋古文家鬼神觀念與祭文」課題的基礎上,進一步把研究領域拓展至北宋詩文革新人物所編撰的頌詩、誥令和禮書,以探討「文道觀念」和「王言之體」以及「禮」的聯繫。

慶曆至熙寧、元豐年間(1041-1085)的政治變革與文體革新,幾乎是同時發生的,如何解釋這個現象?北宋最負盛名的「文人」不僅是「文學」人物,也是當時的思想領袖;他們以「士」自居,任職朝廷,如歐陽修、王安石、曾鞏先後在這一時期負責撰作誥令(「王言之體」)、梅堯臣參與了《新唐書》的編撰,他們寫作了為數不少的雅頌詩篇;歐陽修、蘇洵等編修《太常因革禮》;王安石著《周官新義》──那他們如何理解這些著作與「斯文」的關係?換句話說:他們如何在「世變」的時代,通過更廣泛的「文」的形式,按自己的理念承傳「斯文」,並立天下之「典範」? 

 

針對上述問題,本研究在申請人所獲「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撥款資助,探究「北宋古文家鬼神觀念與祭文」課題的基礎上,進一步把研究領域拓展至北宋詩文革新人物所編撰的頌詩、誥令和禮書,以探討「文道觀念」和「王言之體」以及「禮」的聯繫。在這主題下的分題包括: 一. 慶曆至熙豐時期,古文家所撰的制誥文書,呈現了怎樣的褒貶尺度和涵意?其文體有何特色?其誥令是否/如何呼應了時局世變?古文家如何處理個人政見與禮文規範的差異? 二. 這一時期詩文領袖所撰作,頌美王道時政的詩篇有何特色?所頌何事?其所揭示的「美」與「道」的觀念與時政關係謂何? 三. 慶曆至熙豐年間的「文人」如何從「修文」的角度,編撰禮書,以及詮釋禮經?這呈現了他們對「文」和「禮」(包括禮文、禮書、禮儀)關係怎樣的認識? 四. 綜合「一至三」,說明這一時期不同文體中,「文人」、「文道」、「禮文」、「文風」、「復古」、「革新」等觀念的異同。在全面整理「文人」所撰頌詩、公文、禮書以及上述觀念的研究以後,配合學界既有成果,是否能整合出更完整的──「斯文」觀念的全圖;藉此更有助闡述北宋中期政治變革與文體革新何以同時發生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