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友源教授为一位多元学科学者,专业范畴横跨科学和教育两个明显不同的领域。一方面,他是一位科学家,研究范围包括过渡金属和稀土元素原子光谱学,以及计算科学和材料科学。另一方面,他亦是一位教师教育工作者,热衷于资讯科技及科学教育的多方面研究。他目前的研究范围包括纳米材料及玻璃的能源科技、晶体场理论、分子动力学模拟、科学教育、科技优化学习及以社会网络分析作教育研究。
除了任职香港教育大学(教大)外,杨教授亦是四川师范大学的访问教授,并于二零零八至二零一一年间,出任华东师范大学的客座教授。二零零一至二零零二年,他曾任教大(前身为香港教育学院)科学学系的系主任及署理系主任。过去几年,他曾出任多名博士生的指导教师和校外主考人员。一九九七至二零零四年间,他担任亚太EPR/ESR协会秘书及理事会成员,并获颁优秀服务奖。自二零零七年起,为美国纽约计算机械协会的资深会员。
过去二十年,杨教授曾领导或参与约六十个研究、教学发展、知识转移及顾问服务的资助项目。曾出版超过一百七十份学术刊物或出版,包括逾七十篇期刊论文、五十份于本地或国际会议上发表的学术研究论文、以及逾四十项专著/书籍的章节、专业文章/报告或电脑软件等。除了教学和研究,杨教授更透过创办《亚太科学教育论坛》(ISSN 1609-4913)公开期刊,并已出任该期刊的总编辑达十二年,多年来着力推动普及科学工作,让儿童、青少年、成年人、企业及至长者等,均能认识科学、科技及环境的相互关系。同时,杨教授亦积极参与与其学术领域相关的服务,包括加入多个政府或志愿团体的委员会、参与他们的活动(如担任讲座、研讨会及工作坊的讲者)或支援学界比赛活动(如担任顾问、评判、审裁员及/或导师)。此外,他亦参与筹办多项国际学术会议,曾出任过这些会议筹委会的副主席、主席或执行主席等职位。